這兩年來,相信我們都能切身感受到“元宇宙”概念的風行。
元宇宙的風口下,在熒幕上呈現人類在元宇宙的未來形象,成為國內行業進行數字化探索,向元宇宙邁進的“第一步”。
2022年8月26日,《春草傳》發布暨戰略合作啟動儀式。借此推出中國首部電影化云原生游戲《春草傳》,聯合力推中國數字人演員——“春草”。
從虛擬歌手洛天依、數字虛擬達人柳夜熙和虛擬偶像組合A-SOUL,再到數字人演員“春草”.......
經強大的AI算法能力創造的虛擬數字偶像不斷躍入公眾視野,也迅速捕獲了年輕消費群體。
早在2019年,人民日報社“果果”、新華社“新小微”就拉開了打造AI虛擬主播的序幕。隨著“元宇宙”概念的大熱,各大行業推出的虛擬數字人力求在內容層面更具吸引力。
2022年兩會期間,《兩會C+時刻》借助3D超寫實數字人“小C”圍繞兩會熱點進行互動訪談。
“小C“的語言風格擺脫早期同類產品的機械單一,靈活多變、風趣幽默的對話表現,大大提升了采訪的趣味性和新鮮感,有效賦能節目創新表達。
2021年10月,湖南衛視推出的數字主持人“小漾”在年初的綜藝《你好,星期六》完成熒幕首秀。
相較于早期的虛擬主播,作為數字人的小漾致力于打破虛擬和現實的邊界,超越了早期AI主播的“憑空而出”、“設定生硬”的違和感。
2022年6月,浙江衛視則聯合騰訊互娛聯合打造“宋韻數字推廣人”——“谷小雨”登上浙江衛視《天賜的聲音》舞臺,共同演繹了由宋詞改編的經典歌曲《但愿人長久》。
“5G時代+人工智能”毫無疑問帶來了更多機遇。短短兩年,我們看到“虛擬數字人”從局部試水、個別行業應用,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場景。
在這一過程中,如何力求“真實”成為了數字人技術的重要著力點。
2022年8月,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聯合騰訊推出的AI主播“長小嬌”。
技術團隊為長小嬌打造了極為逼真的唇形模型,唇形效果與字音一一對應,能夠支持多情感、多方言、多風格朗讀。
北京廣播電視臺“時間小妮”集人工智能、深度學習、卷積神經網絡學習技術于一體,經過情緒仿真引擎,為‘時間小妮’賦予了如同真人情感表情。
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,2021年中國數字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為1074.9億元,核心市場規模62.2億元,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分別達到6402.7億元和480.6億元。
數字人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堆砌,更需要融合文化審美、心理學、藝術學等相關知識,是跨學科的挑戰。